朱允熥在大庭广众之下,在所有人面前,堂而皇之的威胁詹徽。
詹徽脸都绿了,他立马对朱元璋说:
“陛下,您看看,皇三孙殿下,居然公然威胁恐吓臣……这……这简直是闻所未闻!”
朱允熥眼睛一瞪:
“你说什么呢?我让你出宫小心点,年纪大了慢慢走,关心你呢,你怎么狗咬吕洞宾?”
朱元璋本来要假装训斥下朱允熥,这么一听,就说:
“三孙说的对啊,詹爱卿,你想多了!”
詹徽也体会到了朱允炆那种憋屈的感觉了,气的脸色难看,一句话也说不出。
朱允熥嘿嘿一笑,朱元璋又说:
“好了,这些事到此为止,现在,各位臣工,有事上奏?”
于是乎接下来,就是官员们谈一些事儿。
朱允熥就听着,看老朱是怎么处理的。
朝堂上每天事儿很杂,一些小事根本就不会拿来说,基本上都是大事。
朱元璋也是有条不紊的给出解决方案,遇到一些问题,就问问大家的意见。
朱允熥就仔细听着,朱允炆虽然看起来在听,但是却站的规规矩矩,一副恭敬端正的态度。
实际上,他心里在想要如何对付朱允熥。
这时,户部尚书赵勉开口:
“陛下,民间对宝钞的使用,还是很排斥……如此下去,宝钞持续贬值,已经不足当初价值的六分之一……”
赵勉说的,是洪武年朱元璋推行的宝钞政策。
朱元璋一个不懂金融的人,在失败了多次的纸币推行上,又开始了。
他发行的宝钞,一开始还行,基本上是和民间的金银铜钱相等,大家用来交易也不是不可以。
但老朱一遇到缺钱问题,就大量印宝钞。
这种低成本印钱的方式,一开始有用,可钱多了,流于民间,就容易通货膨胀。
毕竟宝钞就是一张纸,和金银铜钱这种硬通货不一样。
也就是说,金银和铜钱的开采**很困难,价值基本上稳定。
但宝钞,你想印就印,价值是不稳定的。
所以宝钞越来越多,哪怕朱元璋强制百姓们使用宝钞,宝钞还是不断贬值,甚至百姓们不愿意用。
而朱元璋为了推行宝钞政策,实现大明朝廷不缺钱,就在不懂金融的情况下,强硬推行。
比如,不准民间用金银交易,只能用宝钞。
结果大家就用铜钱。
上次这个问题爆出来,朱元璋就说不准用铜钱交易。
现在,户部尚书赵勉就说,宝钞持续贬值,百姓们宁可以物易物,也不愿意使用持续贬值的宝钞。
朱元璋坐在椅子上,他还没有明白这里面的问题,就对赵勉说:
“这些刁民,咱让他们用宝钞,就那么难么?传旨,民间不仅禁止金银铜钱交易,也禁止以物易物。”
此话一出,那户部尚书赵勉也是叹了口气,他也没别的好法子。
那宝钞贬值这么快,他也没想到。
却在这时,朱允熥忽然开口:
“没用的!”
朱元璋一愣,看向朱允熥,说:
“三孙,什么没用?”
“爷爷都强制推行宝钞在民间交易的法子,没用。诚然,爷爷你威严霸气,一道圣旨下去,大家不敢用金银铜钱,不敢以物易物,只能用宝钞。
但,这样子下去,宝钞还是会贬值,甚至这个金融体系,在爷爷的强权下,可以强行维持。可时间一久,贬值越来越大,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,就会崩溃!”
朱允熥淡淡开口,他并不是很懂,但是这点道理他还是明白。
朱元璋一脸懵逼,显然朱允熥说的,他更没懂,就说:
“三孙,你仔细说说?”
朱允熥就说:“爷爷发行纸币,是为了便于民间交易。实际上,却成为了朝廷,夺取民间财富的工具。”
朱元璋一愣:“何出此言?”
朱允熥继续说:
“朝廷违背发行货币的经济规律,一,没有准备金,也就是说印出来的宝钞,是凭空赋予它价值的。
爷爷印出来一张,就说它值一贯铜钱,值一两银子。可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和这一贯宝钞相应价值的金银铜钱凭空出现。
所以,这印出来的宝钞,它是虚的,没有对应出现的金银铜钱支撑,也没用任何实际物品因这凭空出来的宝钞而出现。
二,爷爷没有控制纸币的发行量,更缺乏旧钞回收制度。印的宝钞越多,不代表朝廷或者大明真有这么多钱。
很简单,这里有十个鸡蛋,一个鸡蛋一文钱。这里有十个人,一人有一文钱,那大家都能买一个鸡蛋。这个金融就是合理的。
可现在,爷爷自己用纸写了个五文钱,买走了五个鸡蛋。这张五文钱的纸流入民间,就是凭空多出来的钱。
可鸡蛋就那么几个,钱却更多了,那是不是买这几个鸡蛋,就需要两文,三文,甚至更多?如此一来,那宝钞不就是贬值了?
所以,爷爷印如此毫无成本的宝钞,必然会导致货币迅速贬值,流通阻滞,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,让经济体系崩溃。
不管爷爷你如何强势的逼迫大家用宝钞,但只要宝钞成本低,大量发行,就一定会通货膨胀,一定会崩溃,成为废纸。”
说完后,朱允熥看向朱元璋:“我讲完,你听懂没?”
朱元璋茫然的眨了眨眼睛,随即说:
“额……听懂了,咱当然听懂了……又不是很难……嗯……”
大臣们也都纷纷点头:
“嗯,听懂了……这谁听不懂?”
“是啊,你听懂没?我反正懂了……”
“大家都懂了,那就行啦……”
……
朱允熥扫视一圈,也不点破。
这时朱元璋就又说:
“那三孙……这问题怎么解决?”
朱允熥一愣:“你们不是听懂了吗?听懂了问题所在,还不知道如何解决?”
朱元璋尴尬的咳嗽一声,说:
“那……各位臣工,谁说说?”
百官们互相对视,文官们低下头,沉默起来。
武勋们无所谓,文官们都闹不明白,他们武官能咋的?
在这一块,他们虽然不懂,但理直气壮!
朱元璋见大家都不说,突然就看向朱允炆,说:
“允炆,你说呢?”
朱允炆一愣,啥?别说他根本就没认真听了,就是听了也不懂啊,说什么?
朱元璋还教训后辈的口吻说:
“合着你就只是站那儿了?”
朱允熥:“吉祥物嘛,还能干啥?我说了那么多,能听懂一句都算他聪明。”
朱允炆脸色难看。
朱元璋脸色也有点不太好看。
文武官员们,都面色古怪。
好家伙,看似骂朱允炆,实际上把在场的都骂了……
但是大家还一声不吭,谁也没法说啥,你说啥就说明你确实没懂,更丢人。
这就叫哑巴亏!
朱元璋又咳嗽一声,说:
“允熥,那你说说?”
朱允熥撇嘴:“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废了宝钞。这东西,没那么简单的,问题太多了。”
詹徽抓住朱允熥的问题,说:
“废了宝钞?皇三孙,宝钞可是陛下定下的一个国策,目的是方便于民,造福于民,其功甚伟啊。”
朱允熥就知道,这货要跟自己作对。
而且他喜欢顺着朱元璋,现在不仅和朱允熥作对,还捧了朱元璋。
然而,朱允熥却说:“那詹大人,你给个解决方案?”
詹徽一愣,随即说:“解决方案倒……本官倒是暂时没有。”
朱允熥毫不客气:“没解决方案就别说话,显着你了?自己又没用,还反驳人家?”
詹徽脸色一白,尼玛……
朱元璋却说:“允熥,你说说为何要废了……”
朱允熥随口说:
“不说通货膨胀,你少印点,也确实可以控制通货膨胀。但是那宝钞它毕竟就是一张纸,不好保存,容易损坏,旧损折换就够麻烦的了。
何况,还容易伪造,本来成本就低,多少人就会冒着砍头的风险,也回去**假宝钞。一张纸就能**出一个大数额,谁不想试试?
为何金银铜钱是硬通货?因为这些东西不好造假,而且不会破旧,所以才能长期作为交易货币。至于纸币,目前还玩不转的。”
朱元璋听完,沉默许久。
这次他听懂了,朱允熥说的,或许还不是全部问题。
单就说的这些问题,就足够让老朱觉得值得思考。
他想了很久,而下方,詹徽说:
“呵,一派胡言。”
朱允熥看着詹徽,这老小子,不打不行了。
那詹徽还打算继续喷朱允熥,结果朱元璋忽然开口:
“允熥说的,不无道理。不过此事,咱还得再好好想想。若是百害无一利……废了也就废了……”
说着,朱元璋深深的看了眼朱允熥,朱允熥对这个事儿的这番见解,让他震惊。
当然了,稍微懂点通货膨胀的人,对于朱元璋这种金融小白来说,都是降维打击!
“好了,今天就到此为止,退朝吧!”
朱元璋说着,就有些开心的转身离开。
他开心的是,朱允熥的表现,出乎意料!
朱元璋离开后,一些文官都不爽的看了看朱允熥。
尤其是詹徽,还对着朱允熥一甩袖子。
朱允熥愣是屁也没放一个。
詹徽见状,就大摇大摆的离开,对身边的一些文官说:
“哼,什么硬起来了?什么崛起了?不过如此。”
虽然没点名,明显是说朱允熥。
朱允熥就只是看着詹徽离开,随即他看向了蓝玉和常森。
蓝玉这个人低情商,很虎。常森也是!
朱允熥就给他们使了个眼色,两人立马过来。
朱允熥说:“走,跟上那老小子……”
常森:“跟上他干啥?”
朱允熥摸着怀里的玉玺:“找个地方,打一顿!”
常森和蓝玉都是一愣。
真他么把玉玺当板砖啊?
……
《大明:开局拿玉玺和老朱刚》这本小说结构精巧,文笔流畅,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中设置的小段子,让人感同身受,回味无穷。作者大疯子的笔力了得,他的文学知识丰富,这样的作品让人对他的创作能力感到佩服。
《大明:开局拿玉玺和老朱刚》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大疯子才华横溢的写作风格。他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丰富的细节描写,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惊喜和挑战的世界。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形象饱满而真实,她的勇敢和决心让人为之动容。故事情节紧凑而又引人入胜,每一个转折都让人无法预料。配角们的存在也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层次和趣味,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。这是一本引人入胜且富有启发性的佳作,读后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动。
《大明:开局拿玉玺和老朱刚》这本书让人陶醉其中。作者大疯子的文笔细腻流畅,每一个描写都让人感受到他的用心和情感。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形象生动鲜明,她的坚韧和聪明让人为之倾倒。整个故事紧凑而又扣人心弦,每一个情节都令人意想不到。配角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和戏剧性,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和魅力。这是一本令人沉浸其中的佳作,读者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思考。
《大明:开局拿玉玺和老朱刚》这本书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。主角朱允熥朱元璋的形象鲜明,她的聪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为故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作者大疯子的文笔流畅而细腻,每一个情节都能牵动读者的心弦。小说的结构精巧,前后呼应,扣人心弦。配角们也各自有着引人注目的特点,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和情感。这是一篇文笔出众、情节引人入胜的佳作,值得推荐给每一个喜欢[标签:小说类型]小说的读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