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铛铛铛”
“大伙动作都麻溜些,捡着紧要的带!”村长一边奋力敲着铜锣,一边大声吆喝着。
“哎呀,永安他娘,你那大酱缸子还拿着干啥啊!”
“兴茂,别绑了,鸡直接杀掉!路上你还能养咋地!”
看着众人什么都想带着,村长急得满头大汗。
“咱们这是去逃命,逃命啊!你们磨蹭啥呢?”
“俺这就杀,这就杀!”叫兴茂的憨厚汉子赶忙应道。
“哎哟,朝廷的军队都是干什么吃的?怎么这么快就打到咱们这儿了?”有村民边收拾边抱怨。
“要我说咱们这地儿这么偏,漠北那些蛮子就算打过来也不一定会找来吧?”
“那你干脆留下得了!我可听说了漠北人凶残得很,所到之处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!”
被怼的人当即闭了嘴。
这是个名为云梯村的小村庄,地处西北地区的一个偏远小镇。
之所以叫云梯村,是因这地方位于山坳中,一天有半日都被云雾笼罩。
又是几声铜锣声响起,村长又吆喝着回来了。
“都快着些,咱们得赶在天黑之前进山!”
“村长,咱们真要翻山走吗?”
“不然呢?你们若是不想也可以走官道。永昌可是说了,漠北军已经过了祁连县,你要觉得自己跑的过马就走官道吧!”
村长没好气地吼了一声,敲着铜锣走了。
村子中间的一个泥瓦院子里,当家人林有财一边和儿子们忙着把粮食装好,一边招呼着屋里的妇人。
“老婆子,你们赶紧的!早些走好找落脚处!”
“知道了,知道了!”屋里老妇人应道。
林有财,一个五十来岁的老木匠。林家有三个儿子,分别叫林永顺、林永兴、林永昌。大儿子林永顺随了老爹做木匠,二儿子林永兴擅长打猎,三儿子林永昌是个读书人,前两年才考中秀才。
只可惜天公不作美,眼看着一家子有了奔头,天灾却来了。
去年,整个大允朝一半旱灾一半洪涝,加上皇帝昏聩、奸臣当道,不仅没有免税减税,还巧立名目增加了赋税,百姓们可谓苦不堪言。
好在开年以后,西北地区下了两场不大不小的雨,才让他们又有了点希望。
可历来天灾相伴必是人祸!
年初,皇帝听信谗言,将固守漠北边境数十年的魏国公一家以通敌叛国罪抄家灭族。
哪知重新派遣的将领是个草包,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被漠北军突破防线,挥军南下。
这才过了不到三个月,敌军就已经攻到了西北。
因为云梯村太过偏远,要不是林永昌从县城赶回来报信,只怕敌人到了家门口他们都不知道。
“永昌、永兴,一会儿你俩推着粮食,别忘了把家里的砍刀啥都带上。”林有财眉头紧锁,神色凝重地嘱咐道。
“知道了,爹!”
“都带着呢!”兄弟俩齐声回应。
“永顺推这些,顾着你媳妇儿。”林有财又对大儿子嘱咐道。
“成德,成善……”叮嘱完儿子,老爷子又开始安排六个孙子。
林家人丁兴旺,三个儿子各有两子,大的已经十四岁,小的才四岁。
一通忙活下来,东西也就都收拾妥当了。
“永昌,你去给你康伯说一声,咱们去前面探路。”
林有财把背上的行囊往独轮车上一放,接过三儿子手中的把手吩咐着。
“诶,爹您慢些,我马上就回来!”说完,人便往村里跑去。
“永兴领路,咱们走!”
老爷子深深看了一眼自家小院,闭眼深吸一口气,再次睁开眼便招呼着一家十几口人往进山的方向走去。
路过邻里,有的已经收拾妥当,有的还鸡飞狗跳吵嚷着。
收拾好的见林有财一家走了,便跟在他们身后。
临上山的时候,林永昌追了上来,他身后不远处是村长林有康一家,再后面陆陆续续跟着其他村民。
村长家有全村唯一的一头骡子,倒是让他们家腾出了人手背老太太。
林永昌抹了抹额头的汗,伸手就要接过老爹手里的把手,“爹,我来吧!”
老爷子挡开他的手,“你和成德一人扶着一边,这马上上山了,靠你二哥在前面拉太费力了。”
“诶好!”
父子孙四人手上可是全家老小活命的根本,不容有失分毫。
身后,林永顺推着一辆车,上面是锅碗瓢盆、被褥这些杂物,小儿子和侄子在一旁帮忙。
林母则带着三个儿媳和小一点的孙子走在最后。
老太太背上背着个大包裹,手上还扶着身怀六甲的大儿媳。
“桂香,撑得住不?”
王桂香另一手扶着肚子,点点头,“娘,我没事!”
这孩子是个苦命的,眼看着就要临盆了,兵祸却来了。
看样子怕是要生在路上了,也不知道能不能养活。
想到这里,王桂香看着自己的肚子轻轻叹了口气,眼中闪过一抹哀戚。
一旁手上挎着包袱,背上还背着个孩子的妇人瞧见,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臂,
“大嫂,别担心,咱们一家子这么多人,定能护住小七的。”
老太太闻言,抬眼正好瞧见大儿媳眼中还未散去的郁色,佯怒的瞪了她一眼,
“老二媳妇说的没错,你就别想些有的没的!咱家一人省下半口饭,都够他吃几天了。”
三人身后,年轻妇人一手拉着一个孩子,闻言眼中露出点点笑意。
她是从镇上嫁到林家的,娘家在镇上和县城各开了一个杂货铺。
得到消息后,丈夫不愿同娘家人一起走,坚决要回来通知村里人。
她无奈之下只能告别爹娘兄弟,带着孩子一起回了云梯村。
回来路上用了一天半,今儿已经是第三天了,按照之前北边那些人说的,最多还有两日,只怕就要打过来了。
此时再走官道,只怕最后大伙都要死在漠北铁骑之下。
老爷子一番沉思后,便打算翻山而过。
她虽算不上什么富家**,但在家中也没受过多少苦,难免心中有怨言。
可看着面前的婆婆妯娌,原本心中那点怨气,早已消失殆尽。
婆家虽然家境不如自家,但论家庭关系,却比娘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。
两个妯娌从来不会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起龃龉。他们夫妻常年不在身边尽孝,公婆哥嫂也从未怨怪过他们。
二嫂担心她身子弱,二话不说就将小儿子背在了背上。
她牵着这两个都是精力旺盛的皮小子。身上挎的也是孩子们的衣鞋,大件儿丈夫都拿走了。
除了最小的三个孩子,全家就数她最轻松了。
队伍最前头,林永兴肩上挂着绳子,绳子两头绑在独轮车头上,正一步一步费力的往上攀爬。
车两旁的叔侄俩也是挥汗如雨。
因着之前干旱村里人乃至周边百姓,没少进山挖野菜树皮,这路倒是比之前好走了一些。
但也因为这,他们要尽可能的走远一些。
林有财在后面小心地推着车,不忘提醒着大家注意安全。
“大家都小心着点,别磕着碰着了。”
林永昌喘着粗气说道:“爹,咱们得加快速度,不然天黑了都到不了密林。”
“嗯,大家再加把劲!”林有财应道。
说完还不忘嘱咐身后的妻儿老小注意脚下。